首页 资讯 正文

数万斤青梅“抢鲜”上市!成都大邑这个小镇靠青梅“酿出”亿元经济

体育正文 170 0

数万斤青梅“抢鲜”上市!成都大邑这个小镇靠青梅“酿出”亿元经济

数万斤青梅“抢鲜”上市!成都大邑这个小镇靠青梅“酿出”亿元经济

6月初,成都市大邑县(dàyìxiàn)䢺江镇,一派丰收的(de)(de)景象:漫山遍野的青梅树挂满色泽鲜绿、个头饱满的青梅果,果农们忙着采摘、称重(chēngzhòng)、分拣、包装、转运。据了解,每年有数万斤的青梅果从这里分批运往全国(quánguó)各地。而在几公里外的大和红梅酒业有限公司,新鲜的青梅果正被送入发酵池,静待今年的鲜果发酵产酒。 不久以后,这些青梅将以各式各样的产品形态出现(chūxiàn)在消费市场里。 “青梅小镇”年收入过(guò)亿 在䢺江镇上坝村,沿着山路前行(qiánxíng),清甜的(de)果香扑面而来。这里是季禅沟徒步路线的起点,也是季禅沟青梅种植示范基地所在地。 “早在春秋战国(chūnqiūzhànguó)时期(shíqī),大邑的先民就开始种植青梅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䢺江镇更是家家户户种青梅,‘青梅小镇’的名号(mínghào)一度传到海外。”䢺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。 作为土生土长的(de)(de)䢺江人,季禅沟青梅(qīngméi)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李军从小就跟着(gēnzhe)父母在梅林里穿梭玩耍。七年前,在外做生意的李军打算回乡创业,最终决定种植青梅。他说:“一方面是看好青梅市场,另一方面还是自己的青梅情结。” 据介绍,李军在上坝(shàngbà)村租了120余亩地种植南高梅,后来因为市场前景看好(kànhǎo)以及政府的扶持政策,他又租了180余亩山地种植青梅。 去年,李军种植的第一批南高梅迎来了丰收。“在电商平台(píngtái),5斤包邮价最高卖到(màidào)98元,最低都是68元。”言语间,李军掩饰不住喜悦之情。除了电商平台,李军去年收获的20吨青梅,还卖给(gěi)了果酒企业和果脯企业,均价超过(chāoguò)6元每公斤。 尝到甜头后,李军开始对种植技术进行创新。去年,他使用(shǐyòng)农家肥对基地土壤进行了改良。目前(mùqián)来看,效果显著——果子个头更大了,糖分和口感(kǒugǎn)也更优,今年产量预计达60-80吨。 在大邑(dàyì),李军只是众多青梅种植户之一。据统计,大邑全县青梅种植面积3万亩,约有3500名(míng)种植户,年产量4万吨。去年,仅䢺江镇青梅鲜果销售收入就达1亿元(yìyuán),同比增长10%,助力从业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、就业(jiùyè)农户人均增收1.5万元。 从果园到酒厂,“青梅(qīngméi)经济”活了 冬赏梅花(méihuā),春夏(chūnxià)采摘,成了大邑青梅产业的一大特色。“今年2月,䢺江镇(jiāngzhèn)万亩梅花绽放,在小红书出圈,吸引众多游客观赏。”䢺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该镇采用众筹乡建模式在三元(sānyuán)场村出资1300万元,打造青梅主题精品民宿、亲子互动厨房等项目,多节点打造青梅主题旅游活动,延伸青梅产业链条。而悦来(yuèlái)镇以花溪谷4A级景区为依托,打造“十里梅花走廊”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,形成(xíngchéng)以梅花观赏、梅果采摘、休闲(xiūxián)度假为主的综合产业区。 近年来,大邑以产业化模式推动(tuīdòng)“小青梅”做成“大产业”,构建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企业主导、多元投入的(de)(de)建设运行新机制,从编制产业发展规划、制定标准化种植体系、品牌(pǐnpái)培育、拓展销路等方面入手(rùshǒu),健全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。大邑青梅种植面积目前有3万亩,涉及䢺江、悦来、鹤鸣、新场、花水湾等镇,是我国公认的六大产梅区之一。大邑还先后研发了青梅酒、青梅饮、果脯、乌梅等加工产品(chǎnpǐn),培育了“西岭雪山”“冰青”“望青来”等品牌,打造了梅林(méilín)花谷、梅李大坪等精品(jīngpǐn)点位。 如今,这条青梅(qīngméi)产业(chǎnyè)链还在大邑延伸,䢺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正抓紧(zhuājǐn)编制青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制定支持青梅产业发展政策措施,大力推动青梅产业建圈强链,实现青梅产业提质增效。” 红星新闻记者 董馨 实习记者 王梓棋(wángzǐqí) 图据大邑县融媒体中心 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(yǒujiǎng)!)
数万斤青梅“抢鲜”上市!成都大邑这个小镇靠青梅“酿出”亿元经济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